蜂蜜的护肝作用 蜂蜜治疗胃肠溃疡


胃肠溃疡最常见的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这种病 , 顾名思义 , 是指在胃部或十二指肠引起溃烂 , 一般认为发生的原因除种种不当的食物及药物外 , 还有因身心过度疲劳或压力太大所引起 。 有关专家估计 , 我国约有20%的人一生中曾患过消化道溃疡病 。 其临床表现为:胃部疼痛长期反复发作 , 有周期性和规律性 , 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痛 。 并常伴有慢性胃炎症状 。 胃溃疡患者的胃像是开始腐烂的苹果 , 如果久不治疗 , 会使腐烂面越来越大 , 引起胃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等 。
对胃肠溃疡的治疗 , 由于以往认为溃疡的形成机理是胃酸、胃蛋白酶的过分增强和胃黏膜、黏膜屏障的被削弱 , 因此治疗的重点是让病患者服用抑酸剂 , 减少和中和掉胃中分泌的多余胃酸成分 , 以至完全减弱胃液的分泌 。 实践证明 , 尽管此疗法的溃疡愈合率已经大大提高 , 并发症减少 , 但有些病人治愈后仍有很高的复发率 , 每一年的复发率高达50%~80% , 即使长期维持治疗 , 一旦停药后仍会很快复发 。 1983年 , 澳大利亚墨尔本中心医院的研究人员从一名慢性胃炎病人的胃黏膜上分离出一种细菌 , 并命名为幽门螺旋菌 。 经过动物模型试验和志愿者试验研究 , 确认幽门螺旋菌感染与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 。
据此 , 研究人员找到了新的治疗方法 , 即让消化道溃疡病人口服蜂蜜或蜂蜜加温水调和当茶饮用 。 结果溃疡的复发率大幅度下降 , 且即使未服用抑酸剂 , 溃疡的愈合也令人满意 。 虽然有很多抗菌药物也具有抑制幽门螺旋菌的作用 , 但由于此菌栖息在人体的胃黏膜与黏液之间的胃小弯内 , 细菌能产生氨来保护自己不被胃酸杀死 , 因此不易根除 。 若单用一种抗菌药物治疗 , 根除率约为20%~40% , 如果将二三种药物合并使用 , 如黏膜保护剂和抗生素合用根除率可达80% 。
联合用药虽然可以提高疗效 , 但副作用大 , 不利长期或重复使用 , 疗程一般控制在2周左右 。 而具有抗酸、抗胃蛋白酶和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的消化道黏膜保护剂——蜂蜜 , 经试验证明 , 能有效抑制幽门螺旋菌及其繁殖能力 , 疗效可与铋剂相仿 , 如果二者联合使用 , 是根除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理想方案 。 自从发现蜂蜜治疗幽门螺旋菌所致溃疡病以后 , 澳大利亚政府专门为墨尔本中心医院的研究人员颁发了最高嘉奖——伊丽沙白女王勋章 。 此后 , 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许多国家的大公司都无偿地提供蜂蜜饮品 , 并严格要求职员们以蜜代茶 , 防止“现代文明病”之一的消化道溃疡的发生 , 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

【蜂蜜的护肝作用 蜂蜜治疗胃肠溃疡】
肝脏是人体最大、功能最复杂的重要器官 , 它参与体内消化、排泄及解毒等代谢过程 , 由于所担负的工作种类很多 , 因此被称为“化学工厂” , 对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分的代谢扮演着重要角色 。 它的主要功能为分泌胆汁 , 消化食物及脂肪 , 把葡萄糖转变成糖原贮存起来 , 如身体需要时再转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而利用 。 一旦肝脏功能失调时 , 会引起肝病发生 , 最普遍的疾病是肝炎 , 对身体的危害性相当大 。
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 , 蜂蜜有很好的保肝作用 , 并对肝病有防治效果 。 因为蜂蜜中的单糖、多种维生素、酶类及氨基酸均不需肝脏加工合成 , 可直接进入血液为机体利用 , 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 蜂蜜所含丰富的胆碱 , 对体内各组织具有净化作用 , 更能强化肝脏的功能;所含多种酶 , 能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 再加上蜂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 具有强肝作用 , 从而增强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 蜂蜜还能加强机体的新陈代谢 , 调节免疫功能 , 以利肝病治愈 。 同时 , 蜂蜜有促进组织细胞再生作用 , 对肝细胞损伤的修复十分有利 。 罗马尼亚Talomicianu等研究报告指出 , 每人每日吃25克上等蜂蜜后 , 对医治肝病很有效 , 而且无任何副作用 。

推荐阅读